滔滔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宁,天下平”,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4月1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研2036班团支部聚焦本期青年大学习“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这一主题,展开学习讨论。支部成员结合学习内容谈了自己对如何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与推动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顾成龙同学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国丰富水资源的最主要发源地。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加强黄河治理保护,解决好流域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答好“自然篇”是对每个人的严峻考验,留住绿色生态之美,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让“美丽中国”成为人与自然永恒不变的发展底色和执着追求。
王文佳同学认为,“保护母亲河”的口号不是一张空头支票,它需要我们每个社会公民身体力行,积极实践,它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节做起,节约资源,爱护环境,植树爱草,保护生态,低碳生活,坚实地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保理念。我深刻地希望在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时时都要装有一片青山绿水。不仅仅是意识到了心灵深处的渴望,还要努力让自己的行动服从于心灵。我们不仅要一再聆听“保护水资源是多么重要”我们还要处处想到忽视水资源保护将会造成的种种危机。
董俊友同学认为,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黄河流域文明复兴,重点是要以生态文明理念作为文明复兴之本,以生态文化传承发展锻铸文明复兴之魂,以绿色发展标定文明复兴之路,以生态福祉共享作为文明复兴之准,以生态制度破解文明复兴之困,以科学技术筑牢文明复兴之基。
董俊友同学在平时有养花的习惯,他觉得养花是一件让人心情愉悦的事情,既可以感悟生命力,也可以调剂生活。生活本是平淡无奇,忙碌的时光里留下一份清闲与花草为伴,可以卸下你的疲惫,这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牵引。
陈慧芬同学认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我国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者和践行者。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切实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样我们的祖国的天才会更蓝,水才会更清,生态环境才会更美好。
田静同学认为,留住绿色,保护环境,造福未来,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培育生态道德意识,只有每个公民都从自身做起,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我们国家才能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我们民族才能真正拥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明天。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发挥民智,动员民力,是决定生态文明建设成败的决定性要素。
周庆同学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离我们并不遥远,举手之劳人人可行。每个人都应该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伟大事业去追求,少说多做,传播正能量,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细做起,采取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争当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张苗苗同学认为,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战略支撑作用。生态文明本身就是一种新的思想理念,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守护绿色发展底色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我们必须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以坚定的信心和强大的科技支撑来推动绿色发展,坚持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迈向现代化新征程,必须着力加强科技创新,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绿色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在新经济、新业态、新能源、新材料上下大功夫,逐步实现高质量的生态文明发展。
王宏飞同学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盛和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同志“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下,黄河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要看到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困难还有难题。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如今,正值“十四五”启航之时,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饲养多肉植物所付出的耐心更加让我体会到老一辈黄河人的艰辛,当代的中国与中国人民,正如同在黄土地上绽放出的鲜花一般蓬勃向上,光彩夺目。
通过本次主题讨论分享活动,同学们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建设美丽中国应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我们要保护好母亲河,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会议结束后,团支部向青年大学习高分学员发放了绿植作为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