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PARTY BUILDING TRENDS
人才培养

国际博物馆日特辑丨观器知往:解码文物中的生活场景

来源:学生工作 编辑: 宋郁静 发布时间:2025-05-18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

传承历史文化。

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

我们在专注学术研究之余,

不妨走进博物馆,

通过一件件珍贵文物,

去感受古人“吃穿住行用”的生活追求。

现在,让我们以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为载体,

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


一、吃:悦享食趣的“宴飨人”

作为“国之重器”,不仅是日常的烹煮器具,后来更是成为了礼仪身份的象征。它的使用场合与数量同器具主人的身份紧密相关,例如,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这让“吃”超越单纯的饱腹需求,成为社会秩序的重要纽带。

再看章怀太子墓的《捧物侍女图》(下图一),侍女们小心翼翼地端着食盘,盘内的食物精致多样。有学者认为,图中侍女所捧之物便是清热解渴的“酥山”(下图二)。何为“酥山”?其实它就相当于1000多年前唐朝的冰激凌——以冰为底、覆之奶油酥油,加以花朵、彩树作装饰,口感独特,造型精致。若是身处西安的炎炎夏日,品一口消暑“酥山”,想必能增添一抹别样的欢愉和惬意。

唐代的《野宴图》描绘的是文人雅士在郊野的宴饮场景。美酒佳肴罗列桌上,众人笑语谈天,展现了他们对于美好生活仪式感的追求。

从青铜炊具到精致甜品,再到宴会场景,这些文物告诉我们:享受美食这件事,从古至今都充满了生活的美学。

二、穿:引领风尚的“衣冠佳人

三彩梳妆女坐俑,描述的是一位少女左手握铜镜(已残缺),右手仿佛正在往额上贴“花黄”,她盘起高高的发髻,身着色彩鲜明的襦裙,将唐代时尚达人的美展现地淋漓尽致。

再看三彩男装女立俑,一袭圆领袍衫、头戴幞头(fútóu),气场十足。在开放的唐代,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逐渐增多。因此,“女着男装”成为唐代女子服饰的一大特点,这展现了她们大胆打破常规、引领独特潮流的穿搭态度。

三、住:认真生活的“大唐房主”

三彩院落是一座两进四合院,它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左右对称的布局,错落有致的房屋,将山石、池沼、绿植等自然山水元素引入庭院,虽然是微缩景观,却也真实反映出唐代人对空间功能划分的讲究与居住品质的追求。

四、行:绝不将就的“出行达人”

在唐代,将“骑马”作为出行方式颇为盛行。唐人爱马,马在动物形象中被塑造地最为成功。唐代三彩三花马头小腿长臀圆,是当时典型的良马形象。所谓“三花”,就是将马鬃毛修剪成三缕堞垛(dié duò)状。唐朝贵族以“三花为美”,这不仅是对马匹的精心装扮,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到了宋朝,轿子逐渐普及,成为了重要的出行工具。从古至今,虽然出行方式在变,但人们追求舒适的心从未改变。而到宋朝,轿子逐渐普及,成为了重要的出行工具。从古至今,虽然出行方式在变,但人们追求舒适的心从未改变。

五、用:精致富贵的“生活家”

首先是价值不菲的西汉金饼,据说一枚金饼是255g左右,按照如今金价,一枚的估值约20万元人民币。它在象征着财富的同时,也见证着西汉的经济发展。

这面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直径22.7厘米,将金银箔片精心裁剪成鸾鸟、绶带纹样,以平脱工艺镶嵌于镜背,整体平滑细腻、质地精良,展现了当时的人们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鸳鸯莲瓣纹金碗工艺精湛,仿佛一朵盛开的莲花。它纯金打造,碗壁錾刻了双层莲瓣纹,上层的每个莲瓣里装饰有鸳鸯、狐狸等珍禽异兽,下层全部装饰忍冬花草,构图饱满,以精美纹饰彰显了大唐盛世的雍容华贵。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是唐代工艺的璀璨明珠。它小巧玲珑,通体镂空,葡萄花鸟纹饰精美,寓意美好;内置“陀螺仪”机关,不管怎么晃,香料都稳稳当当,展现了古人对机械原理的精妙运用,堪称实用功能与艺术价值完美结合的典范。


这些藏在陕历博里的文物,

每一件都是打开古代人生活圈的“钥匙”。

5·18国际博物馆日,

快约上你的小伙伴们,

走出校园,

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

和这些宝藏文物来一场浪漫的邂逅,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吧!

(文物图片均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官方网站以及陕西历史博物馆公众号)

排版:宋郁静

校对:江平静

审核:王莹 王梦 陈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