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PARTY BUILDING TRENDS
党建工作

用红色校史资源赋能时代新人培育

来源:理论热点 编辑: 易鹏 发布时间:2022-01-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时指出,要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尊重历史事实,准确评价历史,正确学史用史。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奋斗征程中,高等教育战线和系统涌现出一批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勇于拼搏、敢于牺牲的英雄人物和感天动地的光辉事迹,以北大红楼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与革命活动旧址等红色资源遍布全国,这种红色资源是一座宝贵的“富矿”,在培育新时代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中具有独特地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高校承担着坚定青年理想信念、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任务。以史育人、以文化人,要善于开发和运用好高校红色校史文化资源,使时代新人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注重榜样和动力赋能,汲取“榜样的力量”

校史是高校立德树人生动的“教科书”,是高校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显性与隐性育人资源的聚集,红色是其中最鲜明的底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校史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高校在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胸怀祖国、对党忠诚、献身科学、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甘为人梯、拼搏奉献的时代楷模,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精神可追可及”,为时代新人培育提供了丰润道德养料和强大精神动力。高校要善于运用红色校史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校史中模范人物精神资源,强化文化育人功能,充分释放红色校史资源中蕴藏的育人导向、示范和激励功能。

一是充分释放红色校史资源的理想信念导向功能。理想信念是支撑时代新人开创未来的精神动力。高校红色校史文化传承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奋斗过程中产生的高尚精神和崇高的理想信念,集中展现了学人坚守为党育人初心、牢记为国育才使命,赤诚为国、奉献敬业的精神品质。高校要发挥校史资源的育人导向功能,教育引导学生传承前辈学人的高尚精神和优良品质,自觉摒弃市场功利化、文化多元化、社会思潮多样化、网络信息化等多重因素对理想信念的不良影响,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用理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知行合一中强化责任担当。

二是充分释放红色校史资源的育人示范功能。红色校史是脉络清晰、筚路蓝缕的奋斗史,是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编年史,也是不断孕育革命精神、弘扬革命精神的文化史。先辈学人将毕生精力投身于党的教育事业中,表征着老一辈学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崇高道德与精神境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要充分发挥老一辈学人的榜样示范作用,教育引导时代新人饮水思源、爱国爱校,为学校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奉献力量。

三是充分释放红色校史资源的育人激励功能。红色校史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追求革命真理和实现民族独立所展现出的良好风貌与精神气概,也体现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精神气质。譬如“西迁精神”已成为西部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精神钙质,也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的精神丰碑,激励着一代代师生初心不改、矢志报国。高校要充分发挥红色校史文化动力激发功能,引导和激励时代新人在薪火相传中加固精神支柱,培养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在学思践悟中培塑优良作风,从红色校史中汲取奋力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注重内容和场域赋能,品味“真理的味道”

时代新人培育不仅要有“汁”,还要有“味”。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述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错将墨汁当红糖水吃下的故事,并引述他的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高校校史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容,特别是鲜活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的思想理论资源和追求科学真理的故事,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宝贵资源和文化资本。高校要善于运用红色校史资源,拓宽育人内容与场域,讲好校史故事,推动红色校史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一是将红色校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紧密结合育人理念、学生特点和时代要求,把校史资源这一宝贵财富转化为独特的育人资源,将红色校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与运用,运用红色校史资源阐释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发挥好红色校史文化资源在时代新人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时代新人培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与感染力、吸引力,让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真正“活”起来。

二是找准红色校史资源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推动高校红色校史资源进教材。要发挥高校的学科资源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加强对红色校史文化的学术研究和理论阐释,通过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挖掘校史资源中蕴藏的育人元素,从而不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素材、注入新活力。红色资源富集地区高校要强化红色校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分类,深入挖掘高校所积淀的文化历史,编撰和阐发校训、校风、校志等文化符号,编写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

三是加强红色校史教育,推进红色基因入脑、入心。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行教育等,让时代新人从红色校史文化中汲取养分、滋养身心,促进受教育者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实现协调发展,使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感受红色校史文化的熏陶,使大学精神深深融入高校师生的灵魂与血脉。同时要注重拓宽育人场域,在图书馆、校史馆、校园书吧、教室图书角等场所放置红色校史的论著和报刊杂志,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红色校史主题的表达与呈现,为广大师生提供“历史厚、内容新、视觉美”的学习素材,进而走进学生心里、触动学生心弦、引发情感共鸣。

注重时代和科技赋能,激活红色基因

时代新人培育需要遵循教育引导规律和紧密结合新时代青年的特点,用好用活校史资源,在时代新人心中播撒和浇灌“红色的种子”,传承和激活红色基因。高校要善于运用红色校史资源,注重时代和科技赋能,综合运用多种载体、多种方式,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一是因事而化,提升自觉。讲好红色校史故事,成立大学生红色校史文化宣讲团,通过同辈群体的讲解和参观校史馆等实践活动,在学生心中埋下红色的种子,使学生从展板、照片、实物以及一个个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校史故事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厚重的历史底蕴、丰硕的实践成果和奋发的进取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校荣校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文化自觉,强化对红色基因的认同与传承,让红色基因更好地赓续。

二是因时而进,由静到动。“天边不如身边。”要运用3D、VR、AR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校址和陈列在校史馆中的文物资源以全方位、可视化、立体式的方式展现出来,使静态的校史史料从尘封的档案中“走出来”,转化为动态的育人资源,为大学生构筑一个真实的历史场景、营造一个情景交融的氛围,激活校史教育的情境感召力,使受教育者犹如身临其境,“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深刻领悟大学精神,让校址、校史馆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

三是因势而新,媒介融合。沉浸传播时代下,要善于以微视频、微电影、“云课堂”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创新传播方式对红色校史文化进行传播和推广。充分发挥报刊、影视、视频号等平台的媒介传播作用,形成健康的红色文化传播生态。以融媒体工作室为载体,强化内容建设,制作一批素材丰富、生动鲜活,集视频、图文、影音等为一体的红色校史短片,有效利用MOOC、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网络育人平台开展红色校史教育,构筑传承红色基因的舆论阵地和思想家园,从而增强时代新人培育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实效性。